自己的,青少年,性行,比例,的人

提問: 談談你們對同性戀的看法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忽略“同性戀”問題。但由于近年來愛滋病感染者中同性戀者一直是高危群體,因此,在教育與公共衛生過程中,全球都開始越來越重視同性戀問題。 同性戀(homosexuality),是由匈牙利醫生本克爾特(Karoly M.Benkert)于1869年創用,用以描述對異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應,卻被自己同性別的人所吸引,也就是“一個人基本或絕對被自身性別成員所吸引。”同性戀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一類是同性性體驗,指與同性的同伴或成人有了性體驗;另一類是同性戀傾向,指只是喜歡與同性有親密關系,并尋求此種性安排,但尚未發生性經驗。“根據Coleman(1981)所做的調查,在青少年時期有11—14%的青少年承認他們有過同性間的性邂逅(sexual encounter)的經驗,我們可以發現在青少年同伴之間的同性性邂逅是常見的一種現象。” 當前我國還缺乏專門針對青少年同性戀行為的調查報告,但劉達臨先生主持的“性文明”調查專門對青少年“同性性行為”進行了調查,以有性行為(如摟抱、接吻、撫摸、性交等)和以性為驅動力為目標的同性性行為的調查數據顯示,“若以摟抱為標準,大學生中有同性戀傾向的占7.5%,其中男大學生占全部男生的7.0%,女大學生占全部女生的8.4%。1991年至1992年上海中醫學院和一些香港學者在上海所進行的2190例大學生性調查發現,男女大學生有過同性戀行為的分別占男女大學生比例總數的8.3% 、9.2%。”在調查報告中,和同性有接吻行為的比例為2.4%,撫摸同性生殖器的比例為2.0%,與同性生殖器——肛門接觸的比例為0.6%,與同性生殖器——口接觸的比例為0.4%。 相關同性戀研究成果顯示,同性戀傾向者對自己的同性戀幻想和性傾向常常伴有較多的不良情緒,如害怕、焦慮不安、憂郁,并伴隨極度的罪惡感和羞恥感。在這些強大的心理壓力之下,他們普遍信心不足、學業工作成績一落千丈,濫用酒精毒品來麻醉自己;有些青少年甚至自暴自棄、放縱自己,淪為成年同性戀的性玩物,感染愛滋病的機率大為提高;甚至有些人最后選擇以自殺這條不歸路來結束痛苦的一生,Cook(1991)指出同性戀傾向青少年的自殺率是一般異性戀青少年的六倍高。 盡管同性戀有著各種各樣的因素,但不可否認,在當前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念和愛情婚姻風俗習慣中,同性戀行為仍然被作為性越軌的一種類型,必須引起社會的重視。 其實,從本人從事心理咨詢的粗淺經驗來看,較多的人具有的是同性戀傾向,并未進入真正的同性戀狀態,因此,建議在現實生活中,自己在生活里多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同性戀,你不要太過于去用“同性戀”或者你看到的什么“雙性戀”來給自己下定義,讓自己放自然一點去和人交往。也不要對異性采取一棒子打死都認為不好,讓你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就好了。因為你的這種想法越強烈,你就越容易認為自己有問題,也就會約束你自己的正常行為了。大膽和異性交往,相信你也有魅力會得到異性喜歡。 當然,如果自己覺得在同性戀方面讓自己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建議及時去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做一些咨詢,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一些調整,應該會得到一些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lods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